11月10日上午,2023世界储能大会“储能的全新场景和应用”主题论坛在福建宁德举行。来自国际组织、国内外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储能行业知名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储能市场发展、新场景需求等热点话题,共话行业未来发展。
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天府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雷宪章,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低碳用能与智能电力专业委员会会长应光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原所长、新能源国际投资联盟常务副理事长王进,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姜海,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世霖,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震等重要嘉宾出席。本次论坛由中关村智慧能源产业联盟秘书长孙宗佩主持。
孙宗佩 中关村智慧能源产业联盟秘书长
论坛上,各位行业专家学者和领军企业代表,带来精彩纷呈的主题演讲,洞察行业发展方向,明确产业发展思路。
应光伟 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低碳用能与智能电力专业委员会会长
应光伟在致辞中表示,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7.9亿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过半,可再生能源装机在今年历史性超过煤电装机。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特别是风光新能源的比例不断增加,储能产业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雷宪章 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天府新能源研究院院长
雷宪章指出,新型电力系统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高比例间歇性和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与刚性的负荷的矛盾。全时域储能机制是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当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源在全时域储能技术的支撑下,建成稳定电源后,才能逐步淘汰燃煤电厂,实现新型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
黄世霖 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世霖认为,我们国家能源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能源生产侧从资源属性依赖性强的生产转型到制造属性强的清洁能源,能源生产侧进行转化以后,自然在能源的消耗侧,也就是以前用油、气、煤的能源消耗方式转化升级为用电的,并进一步智能化。
王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原所长、新能源国际投资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王进提出,虚拟电厂商业模式能否推进取决于是否有成熟的电力现货市场及其背后的电力体制,目前中国虚拟电厂主要是电网主导型的以需求侧响应为主,难以调动各方资源并广泛推进。
姜海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长
姜海指出,在电力市场建设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以市场为主导带动新型储能投资建设具有一定困难,新能源配储仍是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措施。但需要结合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经济性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配储规模等要求。
刘震 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刘震表示,未来高比例新能源并网与运行面临的高效消纳与能源保障难题并存、安全稳定运行难度剧增的挑战。因此新能源高占比电力系统需要提升新能源对电网支撑水平,首先是实现电网电量平衡,增加源网侧的可调节能力,其次是提升新能源场站对电网的主动支撑能力,大规模储能,尤其是构网型储能在此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张彦莉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研究员
本次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了《2023 储能装备产业发展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张彦莉介绍到,全球储能市场继续高速发展,中国、欧洲、美国成为引领全球储能装备发展的三大市场。面向行业未来发展,一是强化技术创新和核心装备攻关,提升先进产品供给;二是强化产需协同,挖掘融合应用新场景;三是以试点示范项目为牵引,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标准体系建设;四是紧跟产业政策、技术趋势等,做好重大问题研究。